長期留家,孩子總會有鬧脾氣的時候,甚至會比平常日子多。

明明上學去街時都是一個情緒穩定的小孩,怎麼待在家裏對著父母就會變成小魔怪?

孩子對父母與生俱來的依賴,涉及生理及心理層面。當家裏有著自己最熟悉的環境和最親密的人,情緒也隨著這種安穩而釋放出來;孩子想奪取父母注意力的天性,也隨之放大。

我家孩子四歲,本身是個理性主義者,平日很著重邏輯,也有一定程度的自理能力。我從不屈服在他的眼淚下,只會跟他講道理,所以在外一向很少鬧彆扭,因為他從小知道這套技倆不湊效。不過最近在家裏總是鬧情緒,單是更衣洗澡等平常事都要哭鬧一番。有時為了要蓋過他的叫聲,亦難免不自覺地提高聲量和語氣說話,結果他哭得更用力。

甚至有一次,因為晚上的哭聲太淒厲,鄰居竟然報警說懷疑有人虐兒... (滴汗)

家裏三番四次上演這種戲碼,我的耐性也漸漸被耗盡了。

一直認為,不能讓他以哭來換取他的無理要求。他不能用脾氣來要脅啊。可是,強硬的態度並沒減少他的扭計的頻率。最後,決定向我的幼教mentor傾訴,希望得到一點啟發。

「以孩子一向理性的個性,他知道沒有效用的方法,按道理他並不會做。下次他再有情緒時,你會否就試試給他一個擁抱?」

啊,再簡單的道理,有時還是要身邊信賴的人提醒。

小朋友對著父母扭計,有時並不需要原因!可能就只是需要一點愛。

而父母對著孩子憤怒的回應,也肯定不是故意的,多數只是為啖氣。

想盡快結束困局,卻用錯方法而已。當下雙方都情緒高漲時,的確很難做到立即抽離。但只要父母有這樣的意識,並嘗試用第三身的角度去觀察孩子,便會知道怎樣更正面地回應孩子的需要。

之後有一次,孩子嚷著要聽爸爸手機裏的一闕歌,我告訴他爸爸上班了,來聽聽其他歌曲吧。他就是明知再哭爸爸也不會出現的情況下,都要哭得肝腸寸斷。如果我讓憤怒主導,很可能就不理他讓他繼續大吵大鬧了。但這次我決定把他抱得緊緊,拍拍他背,讓他在懷裏哭完,然後我問他:「你現在覺得好一點嗎?」他就點點頭,便再沒有提聽歌的事情了。

一念之差,但結果可以大不同。每個孩子都需要父母的愛,所以父母請不要吝嗇表達,你永遠不知道你的愛有多強大。

除了孩子,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其實萬變不離其宗 - 這招對著先生或太太同樣湊效呢 ♥️。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