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 _ 心,是人人都有的。」

還記得這是小學中文測驗的其中一條填充題,當時班上只有一位同學答對,印象深刻,記到現在。

原來是「好奇心」。

每個父母,除了希望孩子健康快樂成長,也肯定對子女充滿各種學業上的期望。想在學前替孩子打好學習基礎,有效的辦法,不是上補習班,不是操練習,而是培育孩子的好奇心(特別在0-6歲的階段),因為只有好奇,才能驅使我們從心追求知識。

與生俱來的好奇,使孩子(尤其是幼童)很自然地用各種方法觸碰身邊的事物,成人卻可能因為安全、衛生等問題,或者只是不想善後而禁止孩子探索,但過分的禁制很容易在不知不覺間養成消極的性格。父母如何衝破心理障礙,取得平衡?

1. 與孩子建立互相尊重的關係

在日常生活中,盡量讓孩子知道父母也會尊重他們的喜好,例如給孩子自己選擇早餐吃甚麼,出外穿那雙鞋,睡前聽甚麼故事等等。另一方面教導孩子,想做帶有危險性的事情前卻需要得到他人同意或陪同,例如開關電器、使用工具。慢慢地,孩子會感受到自己得到尊重,同時意識到有些事情需要尊重父母的規矩。

2. 建立安全環境與孩子一同探索/ 尋找答案

當孩子很想「挑戰」危險動作時,父母應首先理解孩子無窮的好奇心作祟了!這時候請別說「不」或以謾罵作回應,而是告訴孩子,他正在要做的事情或會傷害自己及他人,所以他可以選擇:A. 立即停止他的動作;或 B. 在父母指導下一起進行動作。(孩子都一定會選擇 B,但給予以上選項,可讓他們知道活動並不能單獨進行。)孩子體驗過後,便能理解當中的危險性,下次再遇到時學懂加倍小心,也會因為長知識而獲得滿足感,從而誘發他們繼續自主學習,成為求知的動力。

經驗分享:父母見到孩子拿起刀子,一定會大呼小叫,然後把刀子搶走。但一些不尖利的膠刀、水果刀,其實沒有太大危險性,我們可以教導孩子拿刀要從刀柄一方撿起,及如何使用有鋸齒的一方切食物。就算兩歲的孩子都可以做到!

只要給孩子提供正確指引,兩歲的孩子都可以使用工具。

只要給孩子提供正確指引,兩歲的孩子都可以使用工具。


另外,請父母不要標籤每事問的孩子為「問題兒童」;積極地與他們一起尋找答案,不但能增加互信關係,也能為孩子樹立勇於接受問題的好榜樣!只要孩子從尋找知識的過程中得到樂趣滿足感,父母無需擔心往後的種種「學習問題」。

美國著名生物學家、保育者 Rachel Carson 曾經說過:「若要保存孩子與生俱來的好奇心,他需要至少一位可以陪伴探索的成人,一同細味當中的興奮、喜悅,和分享世界上的一切奧秘。」(’If a child is to keep alive his inborn sense of wonder, he needs the companionship of at least one adult who can share it, rediscovering with him the joy, excitement, and mystery of the world we live in.’)

讓我們都來當孩子們探索宇宙的最佳伴侶。

 

其他文章推介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