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聽人家打趣說:「做父母應該要考牌。」

由於育兒對地球和人類的將來有著重要影響,所以這種想法也不無道理,不過實際上當然不可能執行。


古時嬰幼兒不受尊重

在遠古時代,嬰兒及幼童多被視為「產物」而不受到尊重:在歐洲和亞洲,都有因為種種原因而殺害嬰兒的情況,而且相當普遍。

由於當時未有科研去了解幼兒的腦部發展,所以對於還未懂自理、只會哭鬧的幼童,大部分父母都不願多花時間照顧,養育他們便淪為他人的工作。在古時,這些照顧者(可能是奶媽、wet nurse)住在偏遠地區,父母會待孩子戒奶後才接回家。在這種大家只求生存的環境,不難想像這些不是己出的幼童如何受盡不同程度的傷害 - 輕則哭到聲嘶力竭也沒有人理,重則被用襪子塞嘴或粗暴對待。就算選擇自己帶的父母,也很多時因為缺乏耐性而對著孩子咆哮、打罵。當時的人都沒有意識到,在孩子未被理解前受到這樣的對待,在腦部會埋下不可逆轉的傷害。

法國畫家Jean-Baptiste Greuze 畫作「Departure for the Wet Nurse(1760)」,描述母親送走嬰兒到乳娘的情境。

法國畫家Jean-Baptiste Greuze 畫作「Departure for the Wet Nurse(1760)」,描述母親送走嬰兒到乳娘的情境。

皮質醇直接影響腦部發展

人的腦袋質量在出生時是成人的25%,達至三歲時,已發展到90%,可想而知這頭三年的發展何其重要,而且奠定日後成長的基礎,「三歲定八十」可是有根有據的。

0-3歲的孩子需要甚麼讓腦部得到最正面的發展?很抱歉,沒有驚天地泣的答案,而是世上最老套的一個字:「愛」。

父母的愛,絕對不是縱容,而是去聆聽、理解、尊重和信任,跟孩子一同建立同理心,並提供一個安全的環境讓孩子探索。上一代慣常用的體罰、語言羞辱,甚至獎罰,對父母來說是快捷而短時間內有效的方法,但他們不知道,這些方法會在孩子腦內製造俗稱「壓力荷爾蒙」的皮質醇(cortisol),過多的皮質醇會影響腦部發展 - 不但腦室無法生長,也會阻外情緒管控和同理心的發展,日後可能更容易成為有(不同程度)暴力傾向的人。

從立例規管棄嬰情況,到現在監控體罰、虐兒,育兒歷史走過千年才到今天。如今既然對幼兒發展有更深認識,把孩子養育成為正面有愛的人更是責無旁貸。 但如何去「愛」孩子,則是另一個需要更多閱歷和不斷練習的課題。

雖然不能要求準父母考牌,但強烈推介家長把澳洲心理學家兼教養導師 Robbin Grille 的 'Parenting for a Peaceful World' 一書加入 to-read list!並為希望實踐更理想育兒理念的父母帶來長遠的啟發。(此書已被翻譯成中文「善養小童成大同」,可從連鎖中文書店或網上選購。)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