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孩子從長牙開始就會自己拿食物放嘴裏,不時都吃得津津有味。到現在一歲半,學懂了用匙羹舀取食物後,有時更可以不用大人餵,自己好好吃完一頓飯 - 那種欣喜有如他鬆開我手,自己學會步行那天。

但進餐的過程當然不是每天都那麼順利。有時也會鬧情緒,吃到一半便要看圖書、玩玩具,更甚的,就是啜著手指不放。

儘管吃手很難戒,到現在他手指都破皮,退了 - 又再破,也沒後悔當初沒給他奶嘴。我們相信這是寶寶與生俱來安撫自己的能力 - 無論是白天或晚上,感到不安時啜一下,心情很快就能平伏 - 讓不安減到最少。不過孩子漸漸長大,我們開始教導他日間再沒需要依賴吃手,他也知道要戒,並努力嘗試中。

這天,他如常地進食午餐,卻不到一半便鬧彆扭,把碗推開,還故意的在我面前啜手指!無論我如何拉,他就是不放手也不吃飯,爭持一會之後我開始無名火起,快燒到頂點想喝斥之時,一把理智的聲音突然提點:「就算再大聲罵,他也不會吃飯的,喝罵只是你個人的發洩,若他因此討厭了吃飯你也不能怪誰。大吵大鬧過後你可以用強權把飯硬塞進嘴裏,或用玩具利誘他,但換來的是他往後只肯邊玩邊食,這是你想要的結局嗎?」

當然不是,但我可以怎樣?

停一秒,我讓自己回想他第一次堅持自己吃飯的情景:在一個小朋友聚會,大家圍坐一起凖備用餐,其他小朋友年紀都比他大一點,所以很快已經開始進食,而他則很努力地把粟米用匙羮一夥一夥送進嘴裏。

對了,是一起吃飯的氛圍和仿效他人的意志!

於是我走進廚房,拿出一隻匙羹,跟他分享同一碗飯。果然,他見我開心地吃,也笑着參與!就這樣一人一口的,最後也算自己完成了整頓午餐,不用罵也不用勞氣。

當幼兒出現不合作的行為時,一定有原因,但由於未能用言語溝通,成人在無法理解及氣急的情況下往往會按不住憤怒情緒。但如果打罵不是你想選用的方法,便要趁念頭升起時,暫停一下(pause),然後把問題當洋蔥一層層溫柔地拆解,並嘗試換一個方式和態度去應對。當中的耐性,也需要堅定的意志和不斷的練習,才能養成。

Comment